
如果基因100%照着亲代复制,则永远不会进化出人类。 如果下一辈100%照听上一辈的话,则人类文明无法前进与超越。 如果你过着几乎可以一眼望到头的100%确定性的生活,则与脑死亡无异。 大自然给自己引入了一丢丢的不确定性,则有了今天万物生长的景象。 我们每个人也需要给自己生活引入不确定性,人生才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 This profile hasn't been claimed yet. If this is your Nostr profile, you can claim it.
Edit如果基因100%照着亲代复制,则永远不会进化出人类。 如果下一辈100%照听上一辈的话,则人类文明无法前进与超越。 如果你过着几乎可以一眼望到头的100%确定性的生活,则与脑死亡无异。 大自然给自己引入了一丢丢的不确定性,则有了今天万物生长的景象。 我们每个人也需要给自己生活引入不确定性,人生才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今天又订下一名阿姨,这下基本全覆盖了,平日周末都有人来照顾小女儿。儿子还有2周也要开学了,我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财富自不自由不要紧,首先得把自己时间搞得自由一些😊
印刷品的筹码收集起来真是快捷。
开始慢慢体会到这一点。 所以我不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所见所得,因为朋友的基础是对等,是旗鼓相当。当你的资产和见识已经越过之前的圈子时,分享你的生活就实在令人生厌,也给自己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塔勒布还认为,如果你想维护友情,那么不要抢着买单,分摊账单就好。这一点也是深有感触,以前老觉得我该买单,因为我随时可以在股市中赚回来。可是别人的感受并不是这样,对方会慢慢产生一些细微的情绪变化,天平两边倾斜以后的友谊是难以维持的。 另外,如果对方认知稍低,那么跟他聊天你也需要降低几个档次来维系对话。比如,每次回国跟家里亲戚朋友或者以前的老同学聊天时,就不要说什么美股投资和世界局势了。唠唠嗑,聊聊家常就好。 —— 《非对称风险》第10章 塔勒布
还有两天就要回越南了,这次回国之旅整体还是很满意的。 见了亲戚朋友,吃了各种国内美食,在气候舒适的大理避暑……最重要的是,5岁儿子的中文进步显著,回国的主要目的达成,果然学语言还是靠环境。 刚刚跟他爹视频通话,他说了一句我很想你,I very miss you,我就知道,这下又该回去练练英语了。 东墙补完补西墙的赶脚🥲
有很多选择的人生,和没有什么选择的人生,基本就是富人和穷人的区别。 富人不仅牌多还牌好,比如王炸、顺子、同花,要啥有啥,这个不行换下一个。 穷人手里不仅牌少还尽是3呀、5这种连不上点子牌。 想想那些的富人,手里资产多(家底厚)、现金多(流动性充足)、资产分布多(资金自由)、护照多(肉身自由)、子女多(家族繁衍壮大的可能性)、资源渠道多(信息自由),比如宗氏家族,赌王家族、川普家族。 多摸牌,多给自己增加人生的选择项和可能性,人生的容错率高,自然从容淡定,笑看风云。
关于财富自由 如果把终极目标定为“自由”而不是“财富”,那你不久就会实现财富自由。 但如果你把终极目标定为“财富”,而不是“自由”,那你可能一生都达成不了目标。 因为你会有了100万想1000万,有1000万想1个亿,有了1亿想10亿,有了10亿想100亿……陷入追逐数字的游戏而离自由越来越远。 用有限的人生去玩一个无限游戏,注定是个亏本的买卖。
好久好久没看书了,好像自5月中旬搬去越南开始吧。天天忙着给娃找暑假班、找户外营、找阿姨,布置新家、熟悉周边环境、带家人旅游,来云南参加户外营、回国探亲……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当我看书少的时候,也是我深度思考匮乏的时候,从我自己发博内容日益浅薄化就能看出来。有效输出的前提是大量有效的输入,或者大段闲暇时间的深度思考。 虽然全球旅居听起来挺酷的,可以带孩子看看世界,可以增加人生的新体验,这的确是事实。但凡事必有两面性,每挪动一次新的国家,每安顿一次新家的时间成本都挺高的。 回想起来,2022、23年在意大利的小镇度过了一段相当美好的时光。那时候只有一个2、3岁的儿子,还没有女儿,每天把儿子送去幼儿园以后,我就徒步去小镇上。 在地中海的阳光里悠闲的漫步,然后随意挑一家的咖啡馆坐下来,喝着世上最好喝的卡布奇诺,听着旁边古罗马时代修建的大教堂的钟声,慢悠悠的读着塔勒布的书,不时被他的风趣幽默和毒舌逗得捧腹大笑。 这样的独处的时光对于我来说是充电,是享受,是精神上的饕餮盛宴。我认为每一个人都需要独处的时间,哪怕只是发发呆。 前两天独自一人去探访了大理的无为寺,寺庙坐落在苍山的深处。我顺着山间的小溪一路上行,走在茂密的树林里,每爬一步阶梯仿佛都是在修行,靠近自己的内心。 跟修行的僧人简单的交谈了几句,原来他们也主要研读《金刚经》,顿时让我心情大好,仿佛找到组织。 这是我近期最充电时刻。
嗯,不少哲学家都是富二代,比如叔本华,比如笛卡尔
带娃来云南大理参加户外营也有一周了,娃天天跟隔壁的小孩儿玩,我们两家大人自然也经常聚在一起,闲聊中发现这家人是打工人的顶配。 - 妈妈30多岁,肤白貌美,气质优雅,是北京某高校的舞蹈老师。爸爸是湖北人(是不是黄冈就不知道了),北大毕业,就职于著名外资投行,负责企业的IPO,年收入几百万。可以说郎才女貌这个词就是给他家定制的。 - 家住北京顺义某别墅小区,邻居也大都是事业有成的精英,比如某音的高级管理层等等。小区里也是北大清华学历居多,学历稍低一点的就是某知名女明星。 - 家里两个低龄娃,都上的北京一线国际学校,仅学费两个娃每年50万+,还不算校车、校服、春游、课后班、午餐……妈妈说将来高中会送他们两个去美国(只考虑美国)。 - 爸爸对菜品要求很高,平时出门吃饭全家6口人(加姥姥姥爷),平均一顿饭小几千。家里请了2个住家阿姨。 - 全家人几种护照,妈妈是大陆护照,爸爸是香港护照,两个宝宝都是去美国尔湾生的,所以都是美国籍。 - 简单粗暴计算一下,我假设这家爸爸年薪500万,香港籍个税15%,到手425万,也就是月收入35万。这个月35万没花完,下个月又到账了,真愁人啊,我都替他们焦虑! - 不过,神奇的是,我以为投行金融人士的家庭必定给自己的投资理财也搞的如火如荼风生水起,但他们家竟然没有投资股票!在北京有一些房产,但房产近几年也跌了一些,A股更是不敢投。我说你家爸爸香港护照,那可以买港股美股呀。她说他老公工作太忙了,也没时间看。 感悟: 1、国内的有钱人,狠砸钱投资教育是没商量的了。国际学校+美籍宝宝+将来欧美留学几乎就是标配。 2、在职场竞争中,学历与收入相关性较大,比如一些顶级投行只招清北复交的毕业生。其他简历根本不会看。想要提高收入,还得好好学习。或者不走职场竞争这条路,比如网红博主就另当别论。 3、上班果然耽误挣钱,身在金融圈竟然都不做投资。哪怕年薪几百万,按照他家的消费水平,恐怕爸爸也得打工几十年。自由,是自由不了的。
好像泰国有,5年一更新就行,可以长期呆着
不这么搞也可能整不出来相对论🤣
Hodler & Freedom Maximalist